您当前位置:中国机床网 > 帮助中心 > 如何规避风险 > 正文

现身说法:如何识别真假买家

机床网分类:安全交易上一篇 | 下一篇

    最近时常看到网上坊间有人争论“别把顾客当上帝!”,并根据营销理论中著名的“20/80原则”将顾客分成若干类型,大意即是“对企业而言,有20%的顾客囊括了80%的销量,而剩余80%的顾客却仅仅维持20%的销量,所以,如果企业从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出发,则应根据对企业利润的贡献率将不同的顾客分为三六九等,区别对待,而不能对所有的顾客都一视同仁。”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笔者对上述观点颇为认同,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卑劣的行为,毕竟企业不是社会福利机构,没有必要对每位造访的“顾客”都毕恭毕敬、举案齐眉。所以笔者曾在《导购员培训应注意的几个关键点》一文的“实战技巧篇”中便也提出了“把握购买动机、做到‘看客下碟’、做到‘察言观色’和做到主动出击”等终端导购针对不同顾客的实战技巧与方法。
    但笔者同时发现,通过上面不亦乐乎的争论,大家都不自觉地将关注的目光集中在了顾客对企业利润的“贡献率”上,换句话来说就是,我们过多地讨论了一个顾客购物时是积极主动、慷慨解囊还是迟疑不决、持币观望;是一次性进行大宗交易还是实行“蚂蚁搬家”,零叼细购……并据此来进行顾客类型划分。哪料想却在不经意间忽略了一个最为本质的问题,那就是:来的是不是都是真顾客?毕竟江湖险恶,市场间谍无处不在。在终端操作实践中,如果我们不把这种鉴别方法教给我们的导购员,让他们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就极有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狠涮一把”。
    暗访:万里行踪
    从去年12月中旬开始,直到春节前夕,笔者历时近50天,先后走访了哈尔滨、长春、西安、兰州和乌鲁木齐等东北及西北五个省会城市的主要家电零售卖场近50家。在走访卖场期间,暗访接触了本公司导购员和其他产品导购员500余人,自己真真正正、彻彻底底地一路“扮演”了一回“假顾客”。下面笔者就根据自身的暗访经历,现身说法,谈一谈导购员如何识别假顾客。
    笔者的暗访过程一般是这样的:
    先由分公司提供一份导购员名单及各自所处的卖场,然后笔者对照名单,按图索骥,选取数家有典型代表性的卖场(考虑到时间关系,一般选取典型卖场至少5家以上),对其导购员进行暗访(笔者一般不让分公司人员事先通知该卖场导购员,更不让他们带领前往,而是拿着名单、地址,自己坐出租车前往卖场,因为通过这样的“突袭”可以更清楚地看出导购员的真实工作状态),最后根据对导购员的初步了解,作出相应的评估,并在合适的时候向他们亮明身份。在暗访本公司导购员之余,还要适当走访一下其他相关产品的导购员情况。以便作出对比分析和归纳总结,保持对整个终端市场走访过程的平衡与完善,做到全面贯通。
    对话:耐人寻味
    就拿在哈尔滨一家卖场的暗访经历来说吧,笔者与导购员的对话因耐人寻味而至今让人仍记忆犹新:
    (笔者身穿一套西服,外套一件羽绒服,头发梳理整齐,肩挎一只单肩公务包,缓步走向容声冰箱展位前。一位漂亮的女导购员迎上前来)
    “先生您好,欢迎光临,这里是容声和科龙冰箱,请您随便看一下。”说罢尾随而来,并始终与笔者保持几步距离。
    “有没有办公室里用的小冰箱,我们在哈尔滨有个办事处,想买个冰箱放在办公室里招待客人用。”笔者有了在上一家卖场的教训:衣着打扮干净利落,又背个公务包,一看就像做业务的,又不是东北口音,被人看出不是本地人,怀疑是其他厂家的业务员。所以,笔者这次来了个先发制人、欲擒故纵,承认自己是做业务的,又是外地人,但仍有购买需求,看她还能怎么办?
    “我们这里有新出的儿童冰箱,只有90升,能冷藏,也能冷冻,特别适合招待客户喝饮料呀纯净水什么的,并且样子也挺小巧,还很可爱。还有十种不同的面板供您挑循…”她简明扼要地把产品性能给归纳推介了出去,并且她在积极向顾客推介最新产品和高端产品方面做得很好,这要比许多只会向顾客主推特价机的导购员要好很多。
    “不行,卡通的东西怎么能放在办公室里呢?有没有其他更庄重一点的?”笔者时刻没有忘记这是在考察市场,当然要刁难她一下。并且同时又注意上了另一款机型。
    “那您看一下这款108升的,上冷冻下冷藏,外表庄重,适合摆放在办公室里,并且这款机型我们刚好搞促销,价格仅有××元,也不算贵……”她又积极向我推介另一款。并开始动用价格武器。
    “这一款你能不能介绍一下?”笔者把目光转向了一款200升左右、拉丝银面板、具有蓝色液晶背光指示屏的最新款式的冰箱。
    “这一款是我们科龙首创的分立多循环冰箱,可以实现冷藏冷冻两个间室的单独开启与关闭。并且外观也新潮、高雅、气派……”她只顾兴高采烈地介绍产品性能,却不知早已忘记了(准确说是忽略了)我这位“假顾客”的“购买初衷(办公室用的小冰箱)”,她已经上了圈套了。
    “但是刚才我在你旁边的××品牌跟前听那位小姐说,你们这种技术不稳定,容易出现安全隐患,并说他们的双温双控才是真正的技术领先……”笔者开始动用激将法。
    “她胡说,他们的技术是广告在做虚假宣传!不信您让她给您演示一下,看他们能不能达到效果……”她显然有点急了。
    “我当然不相信他们的宣传了,毕竟容声是老品牌,质量我信得过……但是我还有一个问题:你们送不送货?”我不能让他急,于是我赶紧将话题转移到服务上来。
    “送!我们推出50公里内免费送货服务,还有免费背楼。您家住在什么地方?几楼?”她突然将我了一军,我略有点措手不及。但我不能露馅,我要急中生智。
    “在——中央大街旁边。楼层不高,三楼。”迟疑了不到半秒种,随口说出了一个刚在地图上查出的地名。虽没有露出破绽,但我还是回答得比较含混。
    “那你说,这一款具体得多少钱?”我又赶紧转换话题,指着那一款最豪华的新产品询问价格。
    “××元。”高端产品就得卖这么多钱,我在询问之前就能猜到,所以才故意询问,以便给自己找个台阶尽快撤退。
    “太贵了,我再去其他地方看一下。谢谢你!”说罢大摇大摆地走开,使我不由得想起了阿诺·施瓦辛格在《真实的谎言》片头中镇定自若的精彩表现。
    (随着笔者目光的转移,这位“优秀”的导购员带领笔者“参观”了从90升到238升的七八款冰箱,但最终仍没有弄明白笔者的真正需求。后来恰好来了顾客,她便招呼“新顾客”去了。笔者想她此时心里肯定是恨恨的。笔者也刚好借此机会去其他品牌的展位跟前“巡视”了一圈,待他打发走了那位真顾客,笔者便又转悠了回来)
    “我感觉您今天不像是要买冰箱的!”她终于有所醒悟,并开始直接怀疑。
    “那你说我不是来买冰箱我是来干什么的?”我也狡黠的看着她,反问道。
    “您好像是××品牌的业务员前来探价的。”她很善良,但可惜她还没有猜对。
    (笔者最后向她亮明了身份,并及时指出了她在刚才导购过程中的一些不足。她五味翻滚,“心潮逐浪高”。)
    真伪:自有说法
    其实,上述对话仅仅是笔者走访市场的一个“花絮”而已。若将其放在整个终端营销活动中,用“沧海一粟”形容也决不为过。但是,我们的导购员每天面对这么多“匆匆过客”(匆匆过往的顾客),有没有一种简明的识别方法来帮助他们增进“视力”呢?
    有!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的终端市场走访经历与感受,总结提炼出以下几条较为有效的识别方法,与大家共飨:
1、假顾客往往是走马观花,而对单一产品不会关注太长时间;
    通常地讲,假顾客往往带有一定的市场调研目的,他们要的是对一个品牌整个产品线产品性能和销售情况的整体认知,并且由于时间有限,他们需要抓紧每一分一秒来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因而不会对某一单个产品关注时间太长。
    应对办法:对这类顾客应尽快找到他所关注的产品,而不能一直跟着他转。
2、假顾客一般只愿听你讲而对自身需求描述不多;
    因为他只有通过听取导购员的介绍才能了解更多的信息,所以他们常常采劝以守为攻”的战术,仔细倾听你的介绍而很少打断你的讲述。
    应对办法:对这类顾客应尽可能通过询问来诱发出他的需求,从而察觉他的破绽。但不要问得过于频繁,以免顾客生厌。
3、假顾客的言语中通常会有一定疏漏,在家庭住址、人口数量和居室面积等方面尤其明显;
    一般来说,即便是假顾客也往往没有受过专业的“间谍培训”,这就注定他们不可能把一切事情都做得镇定自若、滴水不漏。而事实往往是:随着双方交流的深入进行,他们一定能在言语中有所疏漏,并且在家庭住址、人口数量和居室面积等方面尤为明显;细心的导购员只要经过几番“拷问”,便可捕捉到些许“蛛丝马迹”。
    应对办法:多认真研究周星驰与吴孟达“我真的是个送外卖的”那一精彩对话片断。耐心询问,细心倾听,认真捕捉。
4、假顾客通常都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并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来;
    常言道:“来者不善”。能来做“假顾客”的,也决非等闲之辈,用一句最近流行的话来说:他们也是“有两把刷子”的。所以,当你感觉顾客比你懂很多,特别是当某些产品的专业术语他一口就能叫出时,就要开始小心了哟。
    应对办法:对顾客的专业知识尤其是专业术语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但也不要“草木皆兵”。
5、假顾客往往会援引竞争对手的说法来对你进行挑拨;
    通常情况下,假顾客为了对获取的信息作出一定的比较和鉴别,往往会挑拨你与竞争对手进行较量,从而达到“坐收渔利”的目的。最常见的说法无非是:“你的对手说你们产品不好”之类的话来试探你的反映。
    应对办法:你千万不能急躁,否则会正中他的下怀,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学习毛泽东,保持“有理、有利、有节”的作风,坦然应对。
6、一旦你有了真顾客,假顾客往往会有意让你去招呼真顾客而他却侧在一旁听你介绍产品,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如果假顾客经不住你针锋相对的“拷问”,那么在未达到目的之前,他往往会选择一种恬退隐忍的折中办法,这时候如果又来了一个顾客(姑且认为是真顾客),他不走开,也不再与你正面交锋,而是用示意或冷处理的做法来让你对另一顾客进行讲解,而他则侧在一旁,甘做一名“旁听生”。
    应对办法:一旦发现此类情形,导购员应立即转向新顾客,侃侃而谈,对假顾客只当若无其事。切记不要再理会。
7、假顾客一般不会跟你讨价还价,以便在达到目的之后寻找合适的机会撤离现常
    这往往是假顾客惯用的撤离方法,这是因为终端营销有个约定俗成的惯例:不买就不要还价。还有一种惯用的方法是在充分肯定你的产品不错的同时,说今天还有其他事情,然后向你所取产品广告页,转身离去。至于推说身上没有带现金或转身就在一边做记录等手段,都还只是“低级间谍”的作为,在此不予赘述。
    应对办法:先下手为强,在谈到一定程度时就逼迫顾客亮出期望价格。早做了断。
    还有一点需要导购员注意的就是:千万不要从顾客的衣着外观和口音来武断地下结论。这是因为在人们生活条件日益提高和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有的人却没有“露富”的习惯,而又有很多外地人却在本地常驻。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如果草率地作出决断,极有可能会弄巧成拙。

(作者个人独家版权,谢绝剽窃及私自转载,如有需要请与作者联系)

(来源:傲立机床网)
是否帮您解决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