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上海发展智能制造的十大障碍

来源:三思派阅读:

  障碍五 先进示范企业严重缺乏
  
  上海目前已经出现了一批智能制造应用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例如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钢铁热轧智能车间、上海海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空调压缩机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上海兰宝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先进传感器数字化车间等,在不同的产业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有较大突破。例如,上海三一重机通过建设智能化转配车间,具备智能化物流、流水化作业、螺栓自动拧紧、数字化工艺系统、穿戴式通信设备的应用等功能,实现生产效率翻倍,不良率显着下降。但是,目前这些先进企业的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基本上还处在由数字化工厂向智能工厂发展的阶段,不仅缺少像西门子安贝格工厂这样的智能工厂,也缺少像海尔公司这样的搭建了智能制造生态系统框架的示范企业,以及像富瑞特装这样的整合上下游产业链的智能制造项目。课题组认为,除了智能车间建设之外,企业还需要从更透彻地感知客户需求、更全面地整合上下游产业链等角度加快智能制造生态系统的建设。
  
  障碍六 智能制造发展动力严重不足
  
  1.危机感不足
  
  有危机才有变革的动力。调研发现,被调研企业并没有表现出很强的抢抓智能制造发展契机的紧迫感。政府的政策只能起到引导作用,企业有动力改造和转型才真正能把政策落到实处。如果企业没有积极性,不采取具体行动,政府的政策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
  
  2.体制机制制约
  
  国有企业的体制性约束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企业变革的动力。信息技术创新通常有较大的创新风险,而且创新效益的显现常常需要较长时间,在实行国有企业领导任期制的条件下,企业管理者开展重大创新和变革的激励和责任担当不足。调研发现,被调研企业的产品具有价格优势的主要原因包括能拿到较低成本的资金、政府的补贴等,这些条件民企很难同等获得。因此,与民企相比,国企的市场压力没有那么大,积极变革的动力也会减小。
  
  3.营商环境制约
  
  在“智能制造行业营商环境中亟待改善的方面”中,44%被调研企业认为“缺乏高级研发人才”,22%的企业认为“缺乏高级制造人才”,13%的企业认为“缺乏多元化融资渠道及融资成本过高”。
  
  在被调研企业中,硕士及以上学历者占员工人数的比例在3%以下,部分企业专业科和本科学历者占员工人数的比例低到17%。智能制造是建立在一个开放、虚拟化的工作平台之上的,人机交互及机器之间的对话将会越来越普遍,员工从服务者、操作者转变为规划者、协调者、评估者、决策者,高素质的研发人员和技术工人必不可少,现在的员工结构亟待优化。
  
  建设信息化项目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被调研企业中,有27%认为影响该公司使用智能设备的主要原因是“智能设备成本过高”。关于企业智能化升级的主要资金来源,有30%的企业表示使用自有资金;30%的企业依靠政府补贴(30%);20%的企业表示可以向银行贷款。当前,制造企业普遍利润率较低,依靠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进行信息化项目都会受到较大约束,完全依靠政府补贴更不可行。国企尚且如此,民营企业的处境有可能更差。
分页:12345
本文链接地址: www.machine35.com true 中国机床网 http://www.machine35.com/news-2016-29773.html report 深度解读上海发展智能制造的十大障碍_第3页资讯由中国机床网分析预测频道提供。中国机床网专业提供智能制造等方面的资讯,是机床商人获得智能制造信息的最佳网络平台。
更多资讯敬请关注分析预测频道
文本标签:智能制造
文章来源:三思派
声明:
如果您有机床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欢迎联系本站编辑。投稿邮箱 waker@machine35.com
凡本站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站所有,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和链接。
本站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版权、作者署名权和其它问题,并非出于本站故意,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会加以更正。
暂无此栏目相关资讯
    暂无推荐图片资讯
搜索 更多
推荐产品 更多
暂无推荐产品
推荐企业 更多
暂无推荐公司!
热点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