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中国机床网 > 机床资讯 > 国内资讯 > 中国推出两款救援机器人(正文)

中国推出两款救援机器人

中国机床网发布时间:2011年04月07日阅读:人次[评论]
日本大地震救援中,在危险环境下如何使用机器人成了外界关注的一个焦点。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专家,专家认为,在高强辐射环境下,机器人难有作为,但是对于地震救灾救援,机器人已经可以大显身手,目前,这个研究所已经研制成功两款救灾救援机器人。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被称为中国机器人的摇篮,它与中国几个科研院所一起承担了救灾救援危险作业机器人技术研究。

可以在天上飞的旋翼飞行机器人、可以变换几种形状的蛇形机器人都已经在这个所研制成功。“它们已经进入示范应用阶段,很快将进行国家863项目的验收。”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吴镇炜说。

一般灾情发生后,最重要的是能快速获取受灾情况,传回灾情现场的实时图像,有时候还需要进行应急物品投放。吴镇炜说:“旋翼飞行机器人就可以满足这种需要。”

从外形看,旋翼飞行机器人像一个小型无人驾驶直升机,根据大小分成几种型号,大的翼展3米左右,飞机机身长约3米;小的仅比航模大一些。操控者远距离可以对其进行操作,机器人可以进行超低空飞行,还可以悬停。

去年7月,大连输油管道爆炸后造成海面污染,这款机器人被派往出事海域,负责侦测海域污染情况,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

这款飞行机器人可使用普通的车用汽油,最快飞行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70公里。“它特别适合于地震早期道路交通中断等情况下使用,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详细的信息。”吴镇炜说。

在电影中看到的“变形金刚”也并非仅仅存在于科幻片中,这个研究所研制成功的可变形蛇形机器人就可以根据环境不同,变换成蛇形、品字形等形状。

吴镇炜介绍,这款机器人是履带式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可根据废墟现场的地形进行变形,在上台阶时,可以变成品字形;在进行狭窄的废墟坑道时,可以变成条形,以利于更好地深入废墟搜救。

“这些机器人可以根据使用的目的,安装摄像、生命探测仪等不同的设备,它们的功能也就不一样了。”吴镇炜说。

由于机器人的电子器件受到强烈核辐射会很快失效,所以在高强度辐射环境下还鲜有机器人的身影,不过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大型工程施工时,机器人仍可有所作为。

吴镇炜透露,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机器人研究还有一定差距,但是他们研制的机器人已经在洪水、冰凌发生时进行救灾目的的应用,而且在电子勘测巡线等领域也有示范性应用,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效果良好。
(来源:转载)
声明:
如果您有机床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欢迎联系本站编辑。投稿邮箱 waker@machine35.com
凡本站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站所有,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和链接。
本站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版权、作者署名权和其它问题,并非出于本站故意,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会加以更正。
暂无此栏目相关资讯
    暂无推荐图片资讯
  • 相关评论
  • 评论:0
暂无此相关评论

  • 发表评论
  • * 为必填项
姓 名:*   邮箱:* 
标 题:* 
内 容:* 
发表评论须知:
一、所发文章必须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二、严禁发布供求代理信息、公司介绍、产品信息等广告宣传信息;
三、严禁对个人、实体、民族、国家等进行漫骂、污蔑、诽谤。
  
搜索 更多
推荐企业 更多
暂无推荐公司!
热点新闻 更多